2011年2月2日

為什麼要定期定額?

為什麼要定期定額?

在我還很年輕的時候,閱讀過不少關於理財的書籍,有些會鼓吹投資人用定期定額的方式來做投資,其舉的理由都是,當股價下跌的時候,定期定額會讓你在更低的股價,購買到更大的額度,這樣可以有效率的往下攤平。

這樣的說法很不能說服我,首先,如果知道要下跌,那為什麼不等候股價落底再行進入? 如果相信將買賣金額一年切成十二等份來購買會是個比較好的想法,那切成24等份,36等份會不會更好? 何況往下攤平本身就違背了很多投資大師的【決不往下攤平】的觀點,因此,對於定期定額,我以前抱持的非常懷疑的態度。

後來年紀漸長,投資的經驗多起來之後,我終於體會了定期定額的奧義。在講這個奧義之前,講個公司內部投資單位為儲備幹部出的考題:

成功投資最重要的要素為
(A)理性
(B)感性
(C)紀律

答案是(C)

投資要成功最重要的要素,是紀律。能夠屏除自己的情感,有紀律的投資,這是最困難的。為什麼? 因為投資最大的敵人不是市場,而是自己,因為股市上漲或下跌的心魔驟起,貪婪和恐懼永遠是投資最大的敵人。

那要如何征服打敗貪婪與恐懼這兩個投資大敵呢? 其實紀律就是一個很大的利器,靠著嚴格執行的紀律,去抵抗貪婪和恐懼,而定期定額就是執行紀律最好的方法之一。比如在面對近乎是百年一見的2008年金融海嘯的過程中,如果繼續執行定期定額的人,幾乎都可以在2009年年中左右,脫離虧損,轉虧為盈。以新興市場為例,如果你是在2008年一月,也就是新興市場股市最高點進入的,假如你一開始就執行定期定額(比如你每個月投資一千美金),你會在2009年八月就轉虧為盈,如果持續執行,到現在的獲利已經高達三成多。




如果你一開始就以十倍的數字單筆買入,然後每個月固定以十分之一單筆的金額,固定做定期定額(比如你一開始先投資一萬美金,然後每個月定期定額1000美金),你會在2009年十月開始轉虧為盈,到今天獲利也逼近三成。




也就是這百年一見超級金融災難,嚴格執行紀律的人,不需要忍耐太久就可以享受擊敗市場的豐碩果實,反而是如果你在最高點買進,然後因為大空頭而放棄紀律執行的人,到今天為止,所有的投資都還在虧損當中。嚴格執行紀律的重要性,在這樣的空頭肆虐中,更顯得彌足珍貴。

有人會說,那為什麼不等待股票落底之後,在大筆買進? 這樣獲利不是更豐碩? 當然,可是,根據我個人的投資經驗,在投資當中,試著去猜測底部,風險其實更大,很多時候你以為那是底部,但常常事後一看,卻只是在半山腰而已。舉個例子,很多人在2008年三月海嘯發生初期,美國第五大的券商+投資銀行貝爾斯登面臨倒閉的時候,就大膽的猜想這應該會是底部,因為比貝爾斯登更大的四大投資銀行(包含雷曼兄弟),面臨這樣的風險,都紋風不動,2008年三月應該會是回檔底部,因此很多投機客在2008年四月初跳進去,四月初到五月底,果然有一波像樣的反彈,但是不幸的,經濟局勢在六月之後急速惡化,也就是現在猛然一看,2008年四月,不只不是底部,連到達底部的一半都沒有。也就是試圖去猜想金融市場的底部,是件非常困難,且風險很大的事情。

多數的投資人沒有這樣的能力,也不具備這樣的風險承擔程度,而面對大空頭的下跌時,也常常被恐懼所籠罩,這時候,強迫自己嚴格執行事先就設定好的投資紀律,不但事後驗證連百年一見的金融海嘯,都可以在短短的不到兩年內轉敗為勝,更是戰勝自己心魔的不二投資法門,這也是我一直推薦的原因。

聲明

本blog文字純屬本人個別研究心得,不代表本人服務公司之意見。
本blog刊載的所有訊息、資料、條件、限制及敘述會不時變更。所有訊息及資料包括文字、圖片、連結及其他内容是按“當時”或“當時有效”的實際情況發佈,本人與公司不保證有關訊息及資料的準確性、合適性及完整性,亦明確聲明不對其中之錯誤或疏漏負責。本blog對任何證券、基金及他項投資所發表的意見或觀點並不預示該證券、基金或他項投資的未來或可能之表現。訊息中可能含有任何國家、市場及企業的未來之發展或財務表現的前瞻性言論,該言論只屬推測,而實際情況或結果可能有所偏差,讀者應對其相關性、準確性及充分性自行作出評估,並對有關評估進行認爲需要或適合的獨立調查。本blog所發表的任何意見或估計皆出於一般性原則,不得視爲專業意見而依賴之。本人或所屬公司不對任何依賴本網站訊息、意見及估計行事而蒙受損失的讀者、人士或群體負責或保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