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在紅酒的世界裡,酒的評比機制行之有年,評比的機構和專業品酒人輩出,不過品酒這檔事原本就不容易標準化,不同的品酒師常有不同的品味,相同酒莊出產的酒,給不同的品酒師打分數,就會有相當的差距。舉個例子來說好了,號稱不世出的澳洲天才釀酒師Ben Glaetzer的成名作品AMON-Ra。

當初在Robert Parker 100分的推波助瀾之下,席捲世界,連日本漫畫【神之雫】都曾以這酒為主角,後來接替Parker品評澳洲酒的品酒師Jay Miller,給的分數也不錯,約略在98分上下波動。但去年Jay Miller被Parker流放,新的品酒師(名字忘了),直接將Glaetzer大作貶為95分,讓很多酒界的人不以為然。因為以Glaetzer才34歲的青壯年,分數接連下降,可能性很低,唯一的可能就是品酒師個人品味不同,導致分數如此大的波動。
這也告訴我們,飲酒口味是非常個人化的,與其全然相信品酒師的品評,不如相信自己的舌頭。然而品酒的基本功,就是要從讀懂酒標開始,可惜多數人對於這樣的基本功下的努力並不夠。
葡萄酒酒標困難度,來自於各個國家有不同的認定和理解,因此,解讀酒標必須針對不同的國家做解讀,進而做橫構面的比較,這樣才能夠貫通了解。台灣品評葡萄酒已經變成商場交際的利器之一,因此,在這邊我想針對我對葡萄酒的一些看法,做一些分享。
先介紹比較容易入門的義大利酒酒標。義大利酒酒標通常會有以下幾項資訊,酒廠的名字,有時會有葡萄園的名字,年份和等級縮寫。等級縮寫大概會分成四種
1. Vino Da Tavola
2. Vino a Indicazione Geografica (IGT)
3. Vino a Denominazione di Origine Controllata (DOC)
4. Vino a Denominazione di Origine Controllata e Garantita (DOCG)
歐盟有認定歐盟各國有品質酒產區,也就是所謂的QWPSR (Qualify Wine Produced in a Specified Region)。在法國叫AOC,西班牙叫做 DOC 和DO,德國叫做QbA 和Pradikatswein,葡萄牙稱DOC。在義大利則稱為DOC和DOCG,DOCG因為條件更嚴格,所以通常就成為義大利酒最高等級的保證,而通常義大利DOCG的酒,也會在瓶子上方有粉紅色的紙環做為辨識。

次一級的當然是DOC,而再更次之的就是Vino Da Tavola,就是餐酒的意思。
這邊比較要提出來一講的是IGT(Vino a Indicazione Geografica)這一個等級,雖然他通常被排名在DOC之下,但是這並不代表IGT的酒就比較差,IGT其實是後來新城立的一個評比等級,以便彌補當初沒有被劃入品質酒產區,卻可以產出品質優異酒的區域。因此,如果不想花大錢來挖寶義大利酒,IGT的酒可以一試,通常可以找到不少品質優異,卻價格低廉的義大利紅酒。
有時你看義大利酒標上,會特地標記Riserva,這表示這酒有遵守一定的義大利政府要求做窖藏,不過義大利在窖藏上面的分項比較不清楚,並不會告訴妳窖藏年份,用新的橡木桶還是陳年橡木桶窖藏,更不會告知裝瓶後存放的時間有多長,需要透過其他資訊的閱讀才能進一步取得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