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4月12日

法國葡萄酒在中國

(原文刊登在理財週刊關鍵趨勢)


2010年九月十日,中國中糧集團網站正式宣佈收購智利Bisquertt家族位於中央山區Colchagua產區的酒廠及其周圍350公頃的葡萄園,正式為中國企業進軍葡萄酒產業供應鍊拉開序幕。

雖然中國每人每年平均飲酒量不及一公升(遠低於日本的三公升,美國的十二公升,及法國的六十公升),但中國(加香港)驚人的人口數量已使其在2010年正式取代英國和德國,成為法國波爾多葡萄酒出口金額及出口量皆最高的市場。拜中國市場的崛起和中國對於法國紅酒的異常偏好所賜,法國波爾多五大酒莊的紅酒價格一飛沖天。但很多外國酒商對於中國市場獨好法國酒非常不以為然,認為這只是初入門者對於品牌的盲目追求。

真的是這樣嗎?葡萄酒經濟叢刊(Journal of Wine Economics)編輯,也是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經濟系教授McCluskey,在她最新的研究論文中,針對北京和上海共423位受訪者,對法國,中國,美國,及澳洲紅酒做了經濟學實驗。她發現中國一般民眾對於紅酒的接受度其實不高,他們對於紅酒的願意支付價格(willing-to-pay)遠比其售價要低。這表示雖然中國已是紅酒最大進口國,普及度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。此外,她發現不論受試者的性別,職業,教育,年齡,blind-taste與否,其做出的抉擇出乎意外的一致──皆願意對法國紅酒付出較高的價格。可見中國消費者獨厚法國紅酒,必然有其特殊的因素。

中國為什麼對於法國紅酒特別鍾情?一般歸因於香港對中國產生的影響及口味上的契合。台灣在文化上受美國影響較大,因此對於新世界酒的接受程度較高,中國內地對於紅酒的理解和偏好則深受香港影響,而香港又深受英國文化的影響。在中國崛起之前,英國向來是法國波爾多葡萄酒外銷金額最高的國家。英國對於法國波爾多紅酒的喜好,自然移轉到香港及中國的葡萄酒買家上。飲食習慣上,台灣受到江浙菜系的影響,口味偏甜,因此對於一樣偏甜的新世界酒,接受程度自然較高。反觀對偏好川湘菜的中國而言,法國酒的濃郁厚重,更對他們的胃口。在這兩個原因交互牽引之下,造就了中國消費者對於法國酒瘋狂熱愛的程度。

若從這個角度來看,過去五年酒類市場一直擔心在中國盛行所謂的“拉斐堡現象”(Chateau Lafite),或許只是因為中國經濟崛起和中國消費者特殊口味偏好,所導致法國酒市場價值的重估,並非市場憂慮的紅酒泡沫。

聲明

本blog文字純屬本人個別研究心得,不代表本人服務公司之意見。
本blog刊載的所有訊息、資料、條件、限制及敘述會不時變更。所有訊息及資料包括文字、圖片、連結及其他内容是按“當時”或“當時有效”的實際情況發佈,本人與公司不保證有關訊息及資料的準確性、合適性及完整性,亦明確聲明不對其中之錯誤或疏漏負責。本blog對任何證券、基金及他項投資所發表的意見或觀點並不預示該證券、基金或他項投資的未來或可能之表現。訊息中可能含有任何國家、市場及企業的未來之發展或財務表現的前瞻性言論,該言論只屬推測,而實際情況或結果可能有所偏差,讀者應對其相關性、準確性及充分性自行作出評估,並對有關評估進行認爲需要或適合的獨立調查。本blog所發表的任何意見或估計皆出於一般性原則,不得視爲專業意見而依賴之。本人或所屬公司不對任何依賴本網站訊息、意見及估計行事而蒙受損失的讀者、人士或群體負責或保證。